当QS榜单上清华医学专业冲进全球前60、港大牙科跻身世界第二时,一个隐秘的医学教育"洼地"正被华裔家庭疯抢。
它学费不及英美零头,录取不看国籍年龄,毕业生年薪碾压硅谷码农,却因第一年淘汰率80%被称作"欧洲衡水"。
有一段日子非常沉迷医疗纪录片《人间世》,感动片中医生救死扶伤的伟大,感觉世间真的再没有一份工作可以比美医生对地球的贡献,真心羡慕当上医生的地球人。
读大学选专业时,死活不肯听父母话选医护职业,因为讨厌母亲带回家的刺鼻消毒药水味,曾经与父母对着干的我,却在年纪大后,竟然后悔没有投身医疗行业,除了有诸多机会贡献社会,更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去到哪儿都不怕。
移居海外三十余年,有次和法国同事聊起当中文老师时遭遇的歧视与委屈,她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有一天我移民国外,就算法语是我的母语,我也不会选择教语言,因为这不是一项技术活,生活不容易。”
她的话像一根刺,扎进了我心里。我开始反思,如果当年在大学时选择了工科或医科,拥有一技之长或专业资格,今天的我是否会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不是被局限在教语言的狭窄领域里?
尤其是疫情之后,全球对医护人员的需求激增,未来即使AI再强大,也无法替代那种充满人性关怀的医护照料。这种“热血情感”的职业,或许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选择。
这里不产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但盛产"铁饭碗医生":疫情期间,法国医护毕业生就业率逆势达98%,比MIT人工智能博士还高3个百分点。法国医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医院预签合同,起薪直接对标金融精英。
谁说学医只能“氪金烧命”?巴黎街头的中年母亲们微微一笑:“我们卷娃,只选性价比最高的赛道。”
人到中年,我正如万千的华裔妈妈,既然无法再前进去拼另一项职业,唯有打算把梦想寄托给自己的下一代,应了那句激励自己,不如卷娃。
我家孩子在法国上高二时,正逢疫情卷席全世界,法国各行各业停工停薪,一大批想要升学就读飞机师和工程行业的法国高中理科生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恰巧媒介高呼法国面临医护人员严重短缺问题,我开始在孩子耳边扇风说在法国当医生是保障有饭吃的行业,加上孩子又特别喜欢生物和化学,因此他毫不犹豫填报了法国医学院志愿申请。
可惜,人生总有遗憾,无法事事圆满。当孩子收到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却选择了放弃。他坦言,自己无法承受医学院的考试压力,觉得记忆力不够强,担心熬不过第一年那场残酷的淘汰试。
作为母亲,我尊重他的选择。毕竟,我见过太多人满怀希望地踏入医学院的大门,却最终在高压下黯然离场。成功的例子固然令人羡慕,但失败的阴影也同样真实。或许,人生的路不止一条,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在法国读医是不少华裔家庭的首选,相比起英美,加拿大及其他国家,法国医学院真是香馍馍,占尽优势。
一.费用低廉,减轻经济负担
法国公立大学由政府资助,本地和欧盟学生每年仅需170 – 450欧元(约3,000 – 6,000人民币),而国际学生每年3,000 – 7,500欧元(约2.3万 – 5.8万人民币)。
相比美国公立每年35万 – 60万人民币,私立高达80万人民币的高昂学费,法国的医学教育成本极具竞争力,让医学生毕业后无需承担沉重的学贷压力。
二.录取机会公平,不限制国籍
法国医学院对国际学生开放,不像某些国家限制非本国公民申请。许多来自欧洲、非洲及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顺利入读法国医学院,并最终取得行医资格。
例如,我的伊朗籍家庭医生便是23岁才来法国学法语,一年后便进入医学院,足见法国对国际学生的包容性。
三.无年龄限制,学习进度自由
法国医学院对申请者没有年龄上限,且不限制留级次数。有些学生因考试未过多次留级,甚至30岁、40岁才完成学业。
了解了法国医学教育的诸多优势后,我们来探讨如何进入法国医学院,以及入学机制是否“卷”。
申请法国医学院的基本要求
在法国,任何希望进入医学院的高中生,都必须在高二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理科课程,高三时才能通过法国高等教育招生平台 Parcoursup 申请全国36所医学院的医学相关专业(MMOPK):
🔹 Médecine(医学)
🔹 Maïeutique(助产学)
🔹 Odontologie(牙科学)
🔹 Pharmacie(药学)
🔹 Kinésithérapie(物理治疗)
申请时必须在平台上考核,考试通过优良者才能申请,之后再以高考成绩作为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