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联合声明,过去几年积压的关税摩擦被按下“暂停键”——91%的对华加征关税直接取消,其余则暂缓执行,市场一片欢腾:股市飙涨、黄金跳水、美元升值……这一切都释放出一个信号:中美关系或正迈向“破冰时刻”。
但对于成千上万的中国家庭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是关税,而是——赴美留学是否能真正恢复正常?孩子读完书,能留下吗?
答案并不乐观。经贸“降温”不等于教育、签证政策同步“回暖”。想靠“局势好转”顺利留美的人,仍面临三座大山:签证限制、专业审查、身份瓶颈。
一、经济和教育“利好”有限,风险仍未消除
虽然经贸缓和带来一定成本缓解(如教材、机票、生活费下降),美国部分高校也在争取国际生资源,增加奖学金支持,但从大局看:
签证依旧卡人:STEM类专业行政审查依然繁琐,签证拒签率比去年上升9%,短期内无实质性改善;
大学政策“试探性回暖”:MIT、哈佛虽开放部分中美合作项目,但多数高校仍维持对中国申请者的“高警惕”;
中国行动计划仍未终止:学科“敏感名单”仍旧限制计算机、生物等专业毕业生的长期留美可能。
换句话说,留学≠移民,赴美≠留下。这场短暂的政策解冻,更像一场观察期,而非转折点。
二、全球留学“撒网”,为何还要坚持规划美国身份?
你可能会问:“既然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么香,干嘛还折腾美国?”
答案是: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具职业上升通道的国家之一,特别在高科技、新能源、跨境贸易、医疗工程等领域。即便过程更艰难,但一旦“上岸”,长期收益、家庭发展空间仍无可比拟。
但现在的美国,不再适合“走一步看一步”的人。一旦毕业才考虑身份问题,面对H-1B抽签、OPT限制、绿卡排期,已晚。早规划身份,是现在赴美的“标配操作”。
三、什么样的人更适合提前规划美国身份?
准备赴美读研究生/博士的家庭:学生本人可在学习期间配合身份转轨,父母则可通过投资或工作签证协同布局;
已有F1签证,担心毕业后留不下的学生:可借助J-1/H-1B或EB类移民项目,提前开启身份转换路径;
对移民美国有明确意向但又担心不稳定政策的人:选择提前锁定身份方案(如NIW国家利益豁免、EB-1A杰出人才、EB-2雇主担保、E-2条约投资人等),才不会被签证卡住出路。
四、该怎么做?别盲目“留学先走一步”,应“身份同步设计”
赴美读书+合法身份规划,是当下最值得考虑的“双保险”策略。建议:
留学前:评估自身专业与未来移民兼容度,避开“敏感学科”,如CS、AI、生物等;
留学中:同步考量是否可以申请NIW、EB类雇主担保、E-2等路径,别等到毕业才头疼OPT;
家庭同步规划:可考虑父母一方通过投资或工作签证进场,为孩子创造身份通道。
五、写在最后:90天观察期,不是观望期,而是窗口期!
中美经济虽然“握手言和”,但科技竞争、地缘对抗未停,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将长期存在。对于想长期留美的人来说,“早一步规划身份”比盯着“签证松没松”更有意义。
别等到“毕业失联”、“抽签落空”才后悔没提早布局。机会永远留给提前做准备的人。
美国绿卡规划
欢迎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