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athy。
很开心和大家分享我的移民经历,13年前我是通过来美国读研究生,然后抽签H1B,完成了移民,现在定居在美国加州,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有所借鉴。
通过技术移民的艰辛
我的移民经历有特殊性,不过对于想通过读书,抽签拿工作签证移民的人群,有一定的参考性。
我的本科是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就读,然后又读了研究生,读的是金融营销方向,毕业在通用金融工作。
结婚后,我们夫妻双方都在外企,很快就完成了落户买车买房的任务。有了孩子以后,我以为人生就会按部就班地走完。
谁知2011年前夫突然有了来美国外派3年工作的机会,当时孩子才2岁,想着出来学三年英语,孩子回国后一定英语不愁,于是我毅然辞职跟随前夫作为家属外派来美国,但没有想到人生的整个轨迹也随之改变。
初来美国落地美国东岸新泽西,我从一个外企白领精英变为家庭煮妇,各种不适应也遭前夫嫌弃,生活一年后由于工作变动又搬到了北加州。
很快前夫就提出了离婚,而且他也想早日回国。
因为生活遭遇巨变而我又是辞职出国的,就想着为孩子争取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于是决定开始读研究生,独自带着孩子留在美国。
因为完全是临时决定,决定留美后立马就遭遇最普遍的挑战。
当时想从L1转为F1,就遇到了移民局严苛的提问,洋洋洒洒2页纸 20多个问题需要解释。
比如为何在这个年龄来美国读书,为何从L1转为F1,为何不在本国读书,为何带着孩子,孩子在哪读书,谁负担费用等?
这里不得不提到,在美国生活一定要融入当地教会,好心的兄弟姊妹非常多。
我有找律师来解释,但最终能顺利转换身份,也多亏了教会朋友肯拿出全部家当做财力证明,并给我做担保才完成的身份转换。
后面求学时,孩子也经常交由教会姊妹照顾。
两年硕士期间,除了头半年F1不允许工作之外,从第一年下半年开始,我同时找了校内助教工作和校外数据分析的工作。
生活捉襟见肘的我,两年搬家7-8次,带着个小娃娃与多人合租,最终也多亏了教会里弟兄的居所,才算相对稳定些,每月500的房租在加州寸土寸金的地方,也真是救济我了。
所以出国至少有个50万美金的准备还是比较好的,不然确实刚开始起步有些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我选的专业是信息系统管理,之所以选Stem专业是为了以后多争取几次H1B的抽签机会。
所以在加州,如果可以选计算机专业,对就业和转换身份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就读于Santa Clara university,这个学校在湾区当地就业还是很不错的,顺利毕业后我就职于在纽约的花旗银行总部。
这个offer也是由于我以前在通用金融工作的老板在花旗工作提到了我,当然我也经过了11轮的面试,所以人际关系网和自我准备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在花旗,我做信用卡管理的经理,但身份经历了F1 OPT, OPT extension,H1B。
我连抽两年抽签不中,最后一年为了保险起见还又重新申请了纽约附近的一个学校,准备再以CPT的身份继续工作。
所以学生转H1B确实有很多运气成分,当然也有人会找律师多提交几份申请,当然被抓住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所幸我第三年最终被抽中了。
由于公司流程上的缺口,我甚至有一个月因为身份问题在家待业无法工作,我就干脆带妈妈孩子去夏威夷玩了一圈,想着实在不行就回国了。
不过我看身边的人,也是各有各的精彩,有继续读几年CPT最终抽中的,还有回国半年后来又抽中H1B又回美国的,也有去加拿大新加坡迂回的。
所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保持乐观,其实身边的人最终还是可以留下的。
我在做OPT extension 转H1B时也是被check的了,因为我学的是信息系统管理,移民局是要求我,学的课程需要和职位的工作说明描述相符,然后再列出日常工作内容要用到我硕士所学的课程,还会直接问我做的工作高中生是否能完成。
这里不仅需要公司律师的帮忙,也需要直接领导写报告的。除了计算机专业,商业,数据分析,统计建模都是容易被check的。
所以在整个转身份过程中,如果被检查也是很正常的,不用过于担心。
美国孩子教育的多元化和侧重点
在美国这些年,我娃已经从一个2岁多的娃娃成长成为了一名高中生。
因为我同时经历了东岸的基础教育到西岸的高中教育,所以才发现美国东西岸教育有很大的差异。
东岸教育更像传统的美国教育,在小学就非常注重读书,讨论,思辨,所以文科绝对是重中之重。
举个例子,3年级社会学科学的是宪法,要分析宪法的导火索,成因,受益者,还要拿出3条宪法来具体分析。
科学分析的是石头进化和周遭环境的关系,英语讲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的孩子是一年级开始在东岸上的学,一入学就被叫家长,因为是全班阅读最差。后来5年级搬回加州时,又立刻被叫了家长,因为数学不够好。
来到加州以后,发现这里一切数学至上,连跳两级是常态,参加竞赛是家常便饭。我娃高一在学习algebra 2(代数),也就是完成了高中毕业要达到了数学的要求,这其实在华裔里很普遍。
即使是国内转来的学生,适应起来也很快,英语待一年以上也就说的很自如了,数学成绩也会很优秀的。
不过西岸这边多数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比较一般,因为多数的时间都被要求来练题,再加上学校和生活的快节奏,还有层出不穷的游戏和社交,这一切都让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对薄弱。
除了学习,拼运动和才艺也是华人家长乐此不疲的,当然这些都价格不菲。
总的来说,美国这边的包容性还是高很多。
比如我娃就属于没什么才艺也没什么运动特长的,也没有参加任何数学竞赛,只要娃不喜欢,其实也完全不必跟风。
如果万一孩子成绩不够好,其实也问题不大。
毕竟加州州内公立大学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不仅学校成绩要达到满分4.0,还要通过选修大学课程,俗称AP课程来超过4.5,要有拿得出手的课外活动成绩,还有对亚裔学生成绩的歧视。
如果不想参与太多竞争,其实上社区大学以后再转本科也是一条出路,并不像中国那样千军万马必须得过独木桥。
上社区大学得好处是成本低很多,都说加州生活成本高,第一就是住房,动辄就是100-200万,其次是大学教育,这在哪个州其实都挺贵的。
但是因为在本州就读有优惠,所以州内就会竞争激烈,但是如果去社区大学又在家住的话,那么学费就会从每年3-4万得公立学费费用,变为2000-3000了。
当然,因为州内读书竞争过于激烈,有些家长也会考虑外州的私校,那么一年的学费就会在8万-9万,而且肯定是越来越高,所以也有必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助学金体制。
社区大学除了价廉,所学课程和很多公立本科都是接轨的,反正头两年都是基础课程,我也有帮我外甥女申请这边社区大学的经历。
今天我的分享基本到这里!美国移民可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