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接连发布两份重大移民改革草案,引发科技界、留学圈及移民行业的广泛热议。此次改革的焦点,集中在H-1B工作签证制度与职业移民绿卡(EB类)申请流程的系统性调整。
无论是已经在美工作的外籍专业人士,还是计划赴美发展的国际人才,都将直接受到影响。
H-1B改革:随机抽签时代终结,
薪资水平决定签证机会
自1990年H-1B签证制度诞生以来,“抽签”几乎成为海外科技人才进入美国的唯一关卡。然而,DHS最新草案提出——H-1B名额将不再通过随机抽签分配,而是按照申请者的薪资高低排序发放签证。
这一转变堪称“结构性重塑”:
系统将申请人薪资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对应当地岗位工资标准的45%、62%、78%与95%分位。
薪资等级越高,获批优先级越高,直到年度名额用尽。
政府称此举旨在“确保项目真正吸引顶尖人才,同时保护美国工人利益”。
除此之外,新草案还引入多项配套改革:
✅ 雇主必须提交更详细的职位描述与薪资证明;
✅ 加强对外派及第三方用工公司的监管;
✅ STEM专业毕业生OPT延长;
✅ 创业型H-1B申请人可获更灵活的就业许可。
这一系列调整意味着:未来的H-1B将不再是“运气游戏”,而是一场高薪与实力的比拼。
EB类绿卡新规:杰出人才标准升级,
部分申请人可提前获EAD
在职业移民方面,美国政府同步推出了针对EB-1与NIW(国家利益豁免)类别的重大变革。
DHS指出,新标准将更严格、更注重实质性贡献,意在筛选出“真正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高端人才”。
EB-1A(杰出人才)
申请人需提交更“高质量、可验证”的成果证据;
媒体报道、评审经历、原创贡献等核心材料将被逐项审查;
“杰出”标准被重新定义为“获得国际公认的专业成就”。
EB-1B(杰出教授/研究员)
雇主需提供招聘流程的完整记录,证明“无美国人可替代”;
对科研与教学成果的国际影响力评估将更严。
NIW(国家利益豁免)
申请人不仅需证明工作具“国家重要性”,
还需提交具体数据或成果,说明其贡献显著超越同领域美国从业者;
学历和履历不再能单独支撑申请。
同时,草案还提出突破性变化:
部分EB类申请人在I-140获批后即可申请工卡(EAD),无需等待排期,这将极大缩短高技能移民的滞留周期。
政策意图:在“保护主义”与“全球竞争”间寻求平衡
白宫官员在声明中强调,新规的出发点是“维护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同时确保企业持续获取创新所需的高端人才”。
然而,各界反应不一:
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表示欢迎系统化改革,但担心薪资排序将削弱初创公司吸引人才的能力;
美国商会警告称,过高的EB-1门槛可能“让下一个爱因斯坦止步门外”;
移民律师指出,这些政策延续了“择优移民”的思路,但方式更为制度化。
分析人士认为,高学历、高薪资群体(尤其是印度与中国申请者)可能在新政下获益,但同时也可能加剧地区与行业不平衡现象。
对申请者的建议:提前规划,主动提升竞争力
对于即将或正在申请H-1B的人士:
评估自己薪资在行业与地区的水平;
若处于低分位,可考虑技能提升或寻找更高薪岗位;
雇主需重新审视薪资结构与岗位规划。
对于EB-1或NIW申请人:
尽早积累国际认可度,如参与国际项目、担任期刊审稿人、获得领域奖项;
强调“可量化”的影响力:如引用率、专利、政策落地成果等;
关注I-140后EAD政策动向,争取提早获得合法工作身份。
未来展望:美国高端移民进入“择优竞争新阶段”
从历史来看,美国移民政策始终在“开放”与“保护”之间摇摆:
90年代偏向开放,2000年后趋于紧缩;奥巴马时期放宽,特朗普时期收紧。
如今的改革,显然是在“精准引才”与“保护本地就业”间寻找新平衡。
多位政策专家指出,DHS此次改革或只是序章。国会正在审议的“芯片法案”配套移民条款、STEM博士绿卡直通车等提案,都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陆续推出。
可以预见,美国的高技能移民政策将迎来新一轮系统化调整。
在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美国此轮移民改革既是保护主义的体现,也是一种“战略性引才”。
对于志在美国发展的国际人才而言,理解政策走向、优化自身条件、提早布局,将成为赢得未来的关键。
美国绿卡规划
欢迎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