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USCIS上一个季度的数据,总共批准24729份,拒签4119份,换算一下拒签率就是:4119 /(4119 + 24729)= 14.3%。
比起大家印象中“EB类485都是走个流程、稳得很”的那种想法,这个数字的确挺让人惊讶的。
不过要说“从来都是1%拒签率”,那也不完全准确。早几年移民局的年报里就有体现,EB类的I-485申请拒签率一般在9%-10%左右浮动,这次确实比以往高了不少,但也还不至于说“天要塌下来了”。
重点是,为什么这个数字会变高?它提醒我们哪些隐藏的风险?今天我们就聊一聊。
先说个常见误区,不少人以为只要I-140批了,485就是“顺手牵羊”的事,尤其是拿了combo卡之后,感觉“人在美国、卡也有、能工作、能出入境”,一切仿佛都稳了。
但你要知道,combo卡≠绿卡,它是身份“在审期间”的临时许可,并不代表你这条路已经100%安全。
那为什么那么多EB类I-485会被拒?我给你盘几个常见原因:
还有一种是比较新的情况,尤其是2022年以来很多人为了抢搭政策窗口,把EB2降级成EB3,140和485一起递交。
问题是,如果140出了问题,比如资格不够、职位描述不匹配,那485也跟着一块被拒。因为你当时是同时提交的,前提条件不成立,后面的自然就无效了。
那是不是说EB类485就变成了“高危项目”?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你要知道,美国使领馆每年签发的B签(旅游/商务签)就有几十万人,中国申请人的拒签率普遍在15%-30%之间。相比之下,EB类485的拒签率14%左右,严格来说还是“有准备就能稳过”的那一类。
我个人觉得,真正的问题在于预期差。有些申请人从一开始就以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一环,忽视了485其实才是最考验你整个申请链条完整度的阶段。你之前所有填过的表、提过的承诺、交过的税表、走过的身份通道,全都会在这个时候被捋一遍,甚至还要查你现在真实的生活轨迹、工作状况、居住信息,任何一个环节有bug,都会暴露。
说到底,485不是形式,它是你从临时身份走向永久身份的“临门一脚”。你所有的历史、未来计划、逻辑闭环都要经得起推敲,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还有一个要提醒大家的点,combo卡虽然好用,但千万别“用过头”。
它不是绿卡,不能当成合法永久身份来无限期使用,尤其是长期出境、频繁更换雇主、完全不遵守485提交时承诺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很容易在绿卡面试或查背景的时候出现问题。
所以我的建议是:
最后总结一下,这个14.3%的拒签率虽然高了一点,但依然是可以通过精细规划规避的风险。真正的问题不是“数字吓人”,而是你有没有认真对待每一个节点。如果你是靠实力一步步申请上来的,按规矩办事、把细节做好,EB类绿卡依然是最稳、最直接的移民方式之一。只要不低估难度、不放弃认真,这条路还是能走通的。
美国留学、签证、移民
长按下方二维码
为您定制申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