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最新人口流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的一年里,新西兰迎来了14.05万名新移民,同时有12.74万人离境,年度净增约1.1万人。这个数字虽然比去年同期的6.36万净增大幅回落,但依然是正增长。对于一个人口只有五百多万的小国来说,这个增量已经足以撬动社会结构的变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民群体正在快速上升。一年内,共有1.92万中国公民入境新西兰,离境大约7600人,净增1.16万人。也就是说,在新西兰每新增10个移民中,就有大约1个来自中国。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疫情前新西兰每年净移民大约2.8万人。现在的1.31万人虽然不算高,但仍然说明新西兰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依旧稳固。
对很多中国家庭来说,新西兰仍是那个理想的目的地——教育优质、医疗健全、节奏舒缓、环境优美。无论是为孩子、为父母,还是为资产全球配置,新西兰的吸引力从未褪色。
一头是新西兰自己。疫情后,医疗、建筑、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始终没能完全补上。对政府来说,吸引海外移民,不只是补人手,更是保持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另一头是中国家庭。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与高净值人群在考虑“第二居所”的时候,更加务实。他们不光看“能不能移”,还看“移得值不值”。既希望孩子有好教育,又想要一个稳定、安全、友好的生活环境。
于是,新西兰的政策方向与中国家庭的生活理想,不谋而合。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8月27日,新西兰移民局正式推出了全新的Business Investor Visa(BIV)商业投资者签证,并宣布将于11月正式开放申请。
这项新政,被业内称为新西兰商业移民体系的一次“重启”。它给了那些希望通过投资方式定居、发展事业的高净值人群一条更低门槛、更清晰的新路径。
新西兰商业投资者签证
相比之前那个500万纽币起步的“积极投资者签证(AIP)”,这次的BIV政策可以说是“放低身段”,更贴近实际。
官方公告显示,BIV提供两种投资方式:
无论选择哪种途径,投资者都必须购买目标企业至少25%的股份,且所投资金必须用于企业的实际运营与发展。
换句话说,新西兰希望吸引的是能真正参与经营、带动就业的“实干型投资者”,而不是单纯买资产、等收益的“财务型投资者”。
当然,新政策也对被投资企业有明确要求:
至于申请人个人条件,官方也给出了框架:
但好消息是——英语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样苛刻,这对很多中国申请人来说,是一大利好。
BIV之所以引起全球关注,是因为它不仅“放宽门槛”,还“重塑逻辑”。这不只是一个签证,更像是一场理念更新。
1. 政策导向清晰
BIV规则简单透明,没有繁琐的资金分类与复杂审批。移民局承诺将优先处理这类申请,效率有望大幅提升。
2. 语言门槛更亲民
新政取消了以往那种“高分雅思”的要求,把评估重心放在申请人的商业背景与投资实力上。这让很多非英语母语的投资者(特别是来自亚洲的)松了一口气。
3. 永久回头签制度
BIV持有人一旦取得居民身份,就能享受“永久回头签”——不管未来是否常住新西兰,都能保留身份。对那些需要往返中、新两地、兼顾国内事业的企业家来说,这项政策堪称“神助攻”。
4. 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BIV要求投资者投入并实际运营企业,不只是资本注入。这对新西兰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活水”。它既能帮助企业扩张,也能创造就业岗位。
5. 全家受益,一步到位
主申请人可携配偶和子女一同申请,拿到身份后,全家共享新西兰的教育、医疗、福利体系。这对于重视家庭整体规划的中国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按照移民局的规划,BIV签证首年配额约100到150个。这个数字不大,意味着先到先得。想要成功拿到配额,关键在三个字:早、准、稳。
对中国投资者来说,这不只是一个移民机会,更是一种战略布局的选择。在全球移民政策普遍收紧的当下,新西兰反其道而行,用更开放、更友好的姿态,去吸引有实力、有经验、愿意参与本地经济的投资者。
教育、生活、身份、事业,四个层面的需求在这里交汇,让新西兰再次成为“宜居又宜业”的理想之地。未来几年,BIV将不仅仅是一张签证,它可能成为观察新西兰经济开放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风向标。
而对那些有眼光、有准备、懂得提前布局的中国投资者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新西兰BIV投资移民签证,全新开启。更低门槛,更强灵活度,为下一步的人生与事业,打开一扇新窗。
新西兰移民规划
可扫码咨询